2016年12月2日晚,本學期第3次家長培訓在育才三小電教室舉行。此次培訓主題是《如何做個有覺知的父母》,特聘請美國知見心理學Psychology of Vision 資深認證國際訓練師鄭禮莊女士主講。
一、了解6歲-8歲兒童的心理狀態(tài)。
6歲兒童:他的世界中心不再是他的媽媽,而是自己,他希望事事處處按照自己的意愿。同時在“乖”和“叛逆”兩個極端游走。爭強好勝同時又處于容易受傷的敏感時期。
7歲兒童:心智需要自己的空間,很在意別人怎么看他,想做老師和父母眼中的好學生、好孩子。開始在意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。
8歲兒童: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開始嚴格起來,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系;對父母的關系很敏感,關注家里發(fā)生的事情;不再單純的以自我為中心,開始關注別人怎么想;在意自己的感覺,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,希望得到別人的夸獎和認可。情感上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和成就、甚至游戲。
有了對孩子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的了解,我們才會去思考、覺察孩子的需要,而不僅僅是我們想給孩子的需要。于是我們需要在溝通中去核查。
二、父母如何與子女的溝通?
鄭老師首先針對溝通中可能發(fā)生的七種傷害模式-嘮叨、比較、暴力、忽略、懷疑、諷刺、溺愛,逐一跟家長討論、核對、分享,鼓勵家長嘗試回到與孩子溝通的情境中,體驗孩子當時的情緒(感覺),嘗試理解孩子可能產(chǎn)生的回應。
溝通中常常會伴隨情緒,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呢?鄭老師給出原則——不傷及(不攻擊)孩子的人品和自尊。
正確的傾聽是溝通的良好基礎。家長需要用“三心”去傾聽——專心、耐心、用心。鄭老師特別強調(diào)“用心”的涵義是,溝通中要時刻放下自己的投射期待,去覺察孩子的需要。
當然溝通中的贊美是一碗大餐后的“雞湯”——用心看到孩子的內(nèi)在光芒和美好,而非所做的事有多出色;當我們流露出贊美的能量,哪怕一個眼神,一個手勢,孩子都能感受到,這種能量必然會轉(zhuǎn)化成孩子成長的能量。
溝通順暢勢必會發(fā)生良好的親子關系。父母如何與孩子“劃清界限”,做好真正的自己呢?鄭老師接著分享了以下信息:
三、父母先做好自己的角色——真正的自己。
鄭老師希望家長們知道,孩子不是我們父母的私人財產(chǎn),他們不單屬于我們,更不是我們,我們不要把自己未了的事件投射給孩子,與子女捆綁在一起;不以“我是為你好” 挾持孩子滿足自己的需求,而讓孩子用無法言說自責內(nèi)疚憤怒等負面情緒消耗成長的能量。鄭老師說,“愛始于愛,會痛的不是愛”!
怎樣才能做一個有覺知的父母呢?鄭老師以從下面三個方面給予家長指導:以愛喚醒孩子成長的積極性,以平等的關系引導孩子的創(chuàng)造熱情,以自由的空間發(fā)展孩子的自我意識。
當我們做父母的有了覺知,帶著覺察與孩子相處,鄭老師相信,親子關系中一切習以為常的事情,開始有不尋常的發(fā)現(xiàn),開始有不一樣的感動,開始有真正“始于愛”的不痛的愛,開始有愛的能量的自由流動,所以她祝愿所有的父母能在覺知中給予愛,接受愛!所有的孩子自由、快樂的成長!